我是新手想养鱼,预算不超过200。有什么好的建议或者禁忌吗。?
交流讨论
794 人阅读
|
29 人回复
|
我是新手想养鱼,预算不超过200。有什么好的建议或者禁忌吗。? |
|
|
794 人阅读 · 2024-11-22 10:02:21 发表 | 来自广西
举报
|
|
|
|
逗比欢乐多
发表于 2024-11-22 10:09:21
|
显示全部楼层
| 来自重庆
真不用听鱼圈那些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大聪明告诉你过滤不够balabala的。他们懂个锤子过滤,他们就懂超量配置。因为超量配置永远不会错。但我可以明确的告诉你很多小型鱼根本没那么大的污染量,不需要很好的过滤其实一样可以养,甚至没有过滤只有个水妖精勤换水也一样养。因为很多工作室、渔场就是这么养的,哪有那些摞得一层层的滴流盒?都是简单三合一或者水妖精,勤换水就够了。过滤焦虑其实也是一种营销手段。具体硬件鱼缸70以内的普通超白,pdd或者闲鱼二手,一般能买到50*27*30或者30、35方缸。但买二手需要注意,大部分二手鱼缸都会有一些划痕,说实话观赏面有划痕的金晶5线超白还不如普通超白。鱼缸玻璃这玩意儿不用太过迷信。其实哪怕是普通的竖着看发绿的浮法玻璃,实际上观感影响也很小,肉眼其实不易察觉。更不用说普通超白和金晶5线的区别了。但是需要注意,玻璃鱼缸,最最重要的就是不能漏水。二手鱼缸四边四角,但凡有一点内裂碎角的,一概不要用。首先是鱼缸垫,安全第一,无论你的台面多平,永远不要把鱼缸直接放台面上。小缸不花钱的可以用外卖珍珠棉的保温袋或者6cm以内厚度的泡沫板。鱼缸垫平替的有瑜伽垫的小块跳绳垫或者野餐垫的珍珠棉坐垫(其实这个和外卖保温袋是几乎一样的东西)但其实你如果是网购省钱老手的话,PDD几块钱就能买到50*30 6-8mm的鱼缸垫了,这东西成本低,早年贵,PDD卷几轮价格就下来了。15块钱5W左右的潜水泵,通常浴缸所需最低流量是鱼缸容量的5倍,也就是一个50 30 30缸,用200L/H-400L/H的流量就足够了,这东西不容易坏,小缸但凡是潜水泵流量都够用,也不怕虚标。选一些性价比高的知名水族品牌,即便是有些坑货大品牌,森森像yee这些口碑一般的其实水泵方面都没啥问题。主要是价格低能够适合你的预算。尽量不要选三合一,主要原因是那个东西小缸吹的鱼只能一直游,容易累死鱼,除非你用热熔胶堵上。20块钱以内选上滤或者中小号滴流盒,也可以选可以水流贴玻璃排出的静音滴流盒。剩下的可以买一小点火山石当培菌滤材,洗干净放在滴流盒里(不要搓),过滤棉只需要薄薄一层就够了。火山石基本都是弱碱性的,熔岩性质让它不易硬水,是最好的硬质滤材之一,远好于成品滤材。更好的选择是亲水海绵,俗称改性聚氨酯海绵,在鱼圈俗称蛋糕滤材。遇水马上膨大一倍,吸水后会透明的那种。培菌效果极佳。不过用前要好好的投洗并泡几天,估计是表面残留了很多亲水试剂。其实鱼缸滤材也有的讲,很多人以为多孔材质就是好的,微观表面积越大越好,例如陶瓷环这种麻麻赖赖又吸水的材质。其实不然,鱼缸中颗粒物太多,超微孔材质一开始能通水,但随着使用就会堵住,硝化细菌会憋死在微孔中。所以实际上很多肉眼不可见的微孔滤材还是靠表面积,而内部的微孔完全无用。我换个例子来说,如果微孔材质有用,那活性炭才是最好的培菌滤材。鱼圈所谓的各种细菌屋,各种五颜六色的滤材,其实都是一个道理,统统都是垃圾。但改性聚氨酯或者普通聚氨酯海绵(俗称生化棉)不同,他们的空隙足够大,微粒无法堵住,所以就会形成菌膜,一旦形成菌膜,一块2*2的聚氨酯海绵块就是一座小型氨氮亚硝酸盐分解厂。挂了菌膜的一块可以顶得上10个陶瓷环。当然在小型鱼缸中是看不见菌膜的,一般只有在大的锦鲤池这种才能看得见大量菌膜。小缸中菌膜最常见的地方其实是管路中因为管路流量最高,营养物质最密集,而滤材上反而干干净净的,主要还是因为你鱼缸中的有机物养活不了那么多细菌。动不动就几层的滤材,就像是在鹤岗搞房地产一样,没有人你盖再多房子,也不会有人住。选鱼就看你地区水质了,如果是北方水质偏硬,碱性较高,水垢多,建议还是选适合新手的孔雀、斑马、月光、马丽、白云金丝+黑壳虾。也可以选冷水鱼例如草金。如果是南方通常水质较软呈中性,可选性就多了,小型灯鱼或者神仙鱼(燕鱼)都可以,几乎没有禁忌。小型鱼记住平均1.5L水养1条鱼是安全值,当然也有每升水养1CM鱼的说法,水不要计算鱼缸尺寸,要计算容量要减去缸壁厚度和最高水位。但是以上仅供参考,如果你吃透了鱼缸的整个生态模式,知道这个多物种环境下的各种主要代谢产物是什么,有什么危害,怎样解决,其实多养一点也没关系。以上鱼在吉林以南都可以无加热棒养,黑龙江地区如果能保证室内最低温度不低于16度,鱼缸不放在窗边也可以尝试。如果选一些灯鱼神仙鱼,几乎都需要短期最低18度以上的温度和维持25度左右的常态温度,南方反倒需要注意。如果你不想频繁换水,或者不想水中经常大量浮沫,水草是必须要有的。最简单的就是蜈蚣草和竹节草,目的是吸收水中的铵,最重要的是能够吸收硝酸盐的堆积,因此屋内至少要有一定的阳光折射,不能长期阴着。但不建议暴晒,爆藻到好说,新手容易控制不好导致绿水。以上150以内差不多能搞定。另外像瀑布过滤,很多人告诉你不能用因为那玩意儿没法装培菌滤材,但其实是可以用的。没法装不会想办法?滤材尽可能多的放在瀑布过滤有限的空间内不就行了?其实培菌滤材这东西不用多,很多人不知道该放多少,所以才会出现越放越多越来越夸张的状况。但以上一定要记住,裸缸养鱼。不要铺任何底沙石头,否则我推荐给你这套培菌系统很可能是不够的。如果要放石头,一定是放大于5CM的鹅卵石,主要考虑是底部会有鱼粪积攒,导致亚硝酸盐超标死鱼,也更容易导致有害细菌超标。更重要的是,不要放山石和各种棱角石头包括碎裂的鹅卵石或者新陶粒,还有各种沙子。会严重硬水,很多新手就是毁在底沙上。新手非要放石头,就三种,鹅卵石/溪流石、火山石、松皮石。非要放底沙,就选圆粒沙又叫鼠鱼沙,也就是放大看是比较圆润的沙子。初级进阶首先要谈的就是加热棒,很多自以为是的自称鱼圈老手张口闭口就知道个硝化细菌天天念叨,结果加热棒上堪比小白,这种例子我见了太多了。我的建议是,无论你的加热棒有多好,无论是德国的伊罕、德彩、JBL还是台系雅柏、达普都记住一点,他们的控温器都不可靠,有一个算一个都是。还有就是什么PTC陶瓷炒作出的自称高端货,更是垃圾中的垃圾,更加的不可靠,加热丝一般不漏水只是煮鱼,这个PTC搞不好会漏电。更有高危的金属加热棒宁可不用也不要用它,绝对是大坑,加热棒在密封轻微失灵进水后通常不会断电,漏进去的水被电热丝加热成蒸汽压力会快速升高又无法及时泄掉,玻璃加热棒会炸掉裂开。但是金属加热棒不会。在这种状况下橡胶密封逐渐因为压力脱开,到达一个临界值后金属管会直接发射出去,击碎缸壁。因此所有金属加热棒都是绝对禁止使用的。加热棒相对可靠的只有两种,一种白色不透明,控温在外面的石英管加热棒,台湾很多品牌都是这种,这种是目前可靠性最高的加热棒,因为按钮什么的不集成在盖子上,密封一体性好,而且使用电子控温器相对更可靠。另一种就是传统玻璃管的。以伊罕、JBL为代表,但无论多贵玻璃管加热棒的控温都是用的热敏金属片,内部原理——高温下金属受热伸展,电路断开。低温下金属收缩,发生弯曲触碰到触点电路接通。而那个旋钮,就是控制金属片贴合度的,如下图所示。可见这种形式的加热棒温控有多粗糙,根本不用指望它的灵敏性,不失灵就不错了。需要配合温度计校正,那个钮上的温度仅供参考就好。
因此,无论你用的哪种加热棒,都强烈建议使用温控系统。最简单的就是使用温控插座,20多块钱就能买个差不多的。当然这种温控插座也经常会失灵,失灵了顶多是一直通电或者一直断电,但起码多了一层保障措施。其次20几块钱的民用温控插座大多都灵敏度不高,好一点的温差0.5度以内,差的就可能两度了,但大多都支持修正。要说修正,其实大部分水族的温度计也是不准的,总是差了个1-3度。所以要说如何修正,最好的方法当然是买高质量包过检误差在0.5-0.1°的工业水银温度计,大概20-30就能买到,但这样对于预算有限的新手确实不太划得来,在一个这种水银温度计都比较长确实不太安全。我还有一个办法,那就是使用家里都有的体温计,接一杯水,水温调到37度左右,因为体温计的准确度远比大多数红水温度计高,所以用来矫正在合适不过了,37度就是体温计精度最高的区间。当然你要说楞说严谨性,确实温感在不同温度下误差也不一样,这样校准还是不够准,但这已经是不花钱相对可靠的办法了。想我草缸,需要兼顾鱼和草,所以为了保持25度,需要一定精度,但如果只是养鱼,则也可以稍微放宽。要说品牌推荐,除了雅柏、达普台系的石英管。国产的创星黄头出口版也可以,还有一个老手才知道的老品牌就是贝立海,自称“美国贝立海”其实还是创星子公司的出口品牌,并不是进口品牌,出口转内销还差不多,只不过出口道路不顺畅。但价格非常好看,可靠性也极高,外观也好看。还有一个银声和佳宝也可以,不过性价比不如创星,作为备选。前面推荐了森森和YEE的水泵,但是加热棒里,这两个品牌还是尽量不要用的好。当然如果你有控温插排,用这些不可靠牌子的安全性也会高很多。最后瓦数,很多老手建议你买大不买小,但在我看来应该在保证水温的情况下买小不买大。道理很简单,小瓦数比如50W,如果温控手段全部失灵,一直加热,可能水温最高也就34度左右升不上去了,这种情况下,你及时发现,很多鱼还不至于死。但是大瓦数,就可以喝鱼汤咯。水族圈的加热棒煮鱼,就像电脑DIY圈的分体水冷漏水,本来很简单就能避免的东西。这些所谓大品牌多年来不思进取,导致可靠性一直上不来。然后是一个细节,加热棒一定要完全没入水中放置在水流出口处,而控温探头要放置在远端。先写到这,有人看的话我再补充一下怎样快速的调水质PH GH 和KH,因为这是养鱼最关键的一步,把水质调成所养品种适合的环境,才能保证鱼的健康和存活,否则就只能根据当地水质去选择鱼。看过一些论坛贴吧,鱼圈内所谓的老手几乎都没做对。其实同样很简单。 |
|
|
|
|
|
|
FinnT
发表于 2024-11-22 10:20:21
|
显示全部楼层
| 来自广东
|
|
|
|
|
|
AlexiaJ
发表于 2024-11-22 10:24:21
|
显示全部楼层
| 来自辽宁
|
|
|
|
|
|
风华Charm
发表于 2024-11-22 20:27:06
|
显示全部楼层
| 来自辽宁
|
|
|
|
|
|
甜酷girl
发表于 2024-11-29 19:25:00
|
显示全部楼层
| 来自台湾
|
|
|
|
|
|
微光里
发表于 2024-12-2 21:33:15
|
显示全部楼层
| 未知
|
|
|
|
|
|
HarmonyHu
发表于 2024-12-5 20:38:12
|
显示全部楼层
| 未知
|
|
|
|
|
|
甜酷小甜心
发表于 2024-12-10 08:36:38
|
显示全部楼层
| 未知
|
|
|
|
|
|
WindWang
发表于 2024-12-14 20:05:16
|
显示全部楼层
| 未知
|
|
|
|
|